老年健康宣传周| 当身体不再“听话”,该如何与疾病共处

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28日 浏览:

当进入暮年,身体渐渐变得不如以前那样“听话”,曾经灵活矫健的身躯正在进行着静默的变化。
当衰老和疾病来临时,我们应该如何与它们共处?

心理学家卡尔·罗杰斯曾说:“当我们接受现实的那一刻,改变就开始了。”与衰老及疾病和解的第一步,是学会接纳。  
承认身体的现状:各种不适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,提醒我们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或寻求帮助。与其对抗,不如倾听它的声音。  
重新定义“健康”:健康并非意味着完全无病,而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。在充分的科学治疗和管理下,即使患病仍然可以正常而充实地生活。  
允许自己“不完美”:衰老、疾病不是失败,而是人生的一部分。允许自己偶尔脆弱,反而能减少心理负担。

衰老、疾病可能限制身体,但并不意味着失去对生活的掌控。
主动参与健康管理:了解学习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,积极与专业人士沟通探讨,提升主动预防和管理健康的能力。  
设定小目标:即使身体受限,也可以通过完成小目标(如每天散步10分钟、学习一项新技能)积累成就感。  
调整生活节奏:学会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规划生活,避免过度消耗,同时保留享受生活的空间。

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·弗兰克尔在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中提出,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,人依然可以通过寻找意义来保持希望。  
关注当下:正念练习(如冥想、深呼吸)能帮助减少对未来的焦虑,专注于当下的平静。  
感恩练习:每天记录几件值得感恩的小事(如家人的陪伴、阳光的温暖),能逐渐改变心态。

寻找新的人生意义:衰老和疾病可能迫使我们放慢脚步,但也可能带来新的视角。许多人因此更珍惜亲情、投身公益,或发展新的兴趣爱好。  
寻求支持:人总会遇到独自解决不了的困难,寻求支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,可以向家人、朋友、病友、心理治疗师等寻求帮助。

图片素材来自网络,仅作为科普使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医生作者

郭栋梁,硕士研究生,老年精神科医师 。
擅长精神科常见疾病及心理障碍(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强迫、焦虑、抑郁、失眠、躯体化等)的诊疗。

预约挂号方式
可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“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号”预约挂号。